1.1導墻制作 導墻分為鋼筋混凝土導墻和鋼導槽,孔口制作方式在施工中尤為重要。鋼導槽造價較低,適用于穩定地基的開槽,局部土體松散的孔口可將袋裝土埋設在鋼導槽底部,保證孔口穩定性;預制混凝土導墻在實際施工中效果不良,易發生塌孔,因此不宜使用;松散基礎上的現澆混凝土導墻澆筑應高于1.5m,澆筑偏低或過厚易引發塌孔,澆筑后導墻間需加設橫向支撐,以保證槽口穩定。鋼筋混凝土導墻施工工期較長,造價較高,非特殊土體不宜使用。 混凝土導墻施工流程: 平整場地——測量放線——導槽開挖(加固土體)——模板支設——綁扎鋼筋——澆筑混凝土——拆除模板——支設橫撐——測量標記槽段位置 鋼導槽施工流程: 平整場地——測量放線——導槽開挖(加固土體)——放置鋼導槽——測量標記槽段位置 1.2泥漿制備泥漿制備按配比進行,使用膨潤土制作泥漿需至少放置12小時后投入使用;鉆孔泥漿比重控制在1.3-1.4之間,清孔泥漿比重控制在1.1-1.2之間,泥漿比重過高或者過低都會引發塌孔;泥漿存儲量要保證供應,最少保證2倍槽孔體積量,在頻繁漏漿地層酌情增加儲備量;雨水多發季節需及時對泥漿池進行覆蓋;在沖孔作業和抓斗成槽過程中,要保證泥漿面不低于槽口30cm。泥漿池分固定式和移動式,就現狀而言,移動式泥漿池在施工線路較長的工程中使用更為靈活。此外,施工過程應注意挖掘出土體的外觀與特性,若為良好粘土,應進行充分利用以制備泥漿,從而節約購買膨潤土的費用。 1.3沖擊鉆安放項目現場沖擊鉆分為軌道式和拖車式。軌道式沖擊鉆安放較易控制,移位更快捷,同一槽段不同孔位間變動可人力使用撬桿挪移;而拖車式沖擊鉆孔位在施工過程中因機身振動易發生偏移,進而造成孔位偏移和傾斜,而且機器同槽段內挪移至下一孔位只能使用吊車輔助。 沖擊鉆安放流程: 測量機位——擺放枕木或鐵軌——擺放沖擊鉆——安設鉆頭——檢查鉆頭鋼纜繩是否對準孔位——挖機或吊車微調整機位——檢查鉆頭磨損情況(補焊) 1.4沖擊鉆進 沖擊錘中心對準孔心,開始時低錘密擊,注入適量清水使土體粘結。對于孔口回填松散土地質,進行回填擠密壓實處理,保證孔口土體穩固性。沖擊錘進入地層3m左右,孔內注入泥漿,泥漿較稠后,采用泥漿泵進行泥漿處理。同時在槽口泥漿面對土體中塊體雜質進行打撈,防止影響泥漿泵的運轉。沖擊過程檢查孔位偏移、檢查鉆頭磨損情況、鋼纜繩固定情況、泥漿稠度。接近設計深度時加密測量槽孔深度。遇堅硬巖石作業無法進展時,考慮換設破碎鉆頭,對石塊進行破碎。需注意的是,槽孔成槽作業需隔段進行,防止機械振動對鄰近槽孔的擾動。 1.5抓斗成槽槽段沖擊錘成孔后,用抓斗抓取中間部分的存留土體。抓斗運行速度要嚴格控制,抓斗抓取土體后起拔速度要慢,初始上行速度現場測算控制在0.4m/s左右較為安全,槽壁會較穩定。運行過快時泥漿流動吸力較大易破壞槽壁,容易引發槽壁塌落、槽孔漏漿等現象。抓斗顯示抓取深度接近設計高程時用測繩測量實際槽深,測定后密切觀測抓取出的土體,及時確定入巖巖樣以及入巖巖面高程。抓斗成槽過程要定時測定槽內泥漿濃度,以保證槽壁穩定性。 1.6清理槽孔清理槽孔現場采用抓斗撩抓法、泥漿凈化器和泥漿泵配合出砂法。抓斗撩抓法清理槽底較快捷,但泥漿凈化器和泥漿泵配合出砂法清理效果較好。當抓斗不再抓出殘渣、泥漿凈化器不再出渣或出渣較少時可進行混凝土澆筑。槽孔放置時間越長,越易發生垮槽,所以清理槽孔時要同步進行泵送混凝土導管的安設定位,將吊車擺放到位,泵車停置位置鋼板鋪設到位,使用天泵的預先將天泵擺設到位,使泵車到達后即可進行澆筑,為混凝土澆筑節約時間。 1.7混凝土澆筑混凝土澆筑采用“落球法”。槽口固定導管位置,導管分節安置,法蘭連接,將略小于導管直徑的籃球放置在砂斗中,澆筑混凝土時,籃球把孔內泥漿擠出導管底,浮出泥漿面,保證混凝土密實,與基巖接觸良好。澆筑過程導管要保證埋置在混凝土面以下1m。非發生堵管現象盡量避免上下震動漏斗。澆筑混凝土要超澆0.5米左右,保證表面浮漿的最后切除。需要注意的是,澆筑混凝土需使用起重機進行設備吊設,要檢查是否已安設小吊鉤。根據現場觀測,汽車式起重機支設較慢,運行沒有履帶式起重機靈活,而且放置場地有限制,停留在較硬面地層上(一般為馬路),因此對于場地較窄施工段,汽車式起重機澆筑混凝土期間,會造成道路交通堵塞,其他機械設備難以通過。 2.常見問題處理辦法2.1塌孔 項目上層土層多為回填后尚未穩固的大石塊,直徑0.6-1.5m,土層土石比較高,石塊體積大于土體體積。施工過程泥漿面上下波動造成導墻下石塊間土體流失,石塊松散易落,導墻外側土石從槽底塌落,引發塌孔。鋼導槽周圍發生塌孔,較淺時(<0.6m)采用裝載機推土回填導槽外側。較深時,采用袋裝土回填。鋼筋混凝土發生塌孔,較淺時(<0.6m)采用裝載機推土回填導槽外側,并在導墻壁間加設支撐。塌孔較深時,在沖擊鉆側的塌孔鋪設長型鋼支撐枕木繼續成槽,在機械對側的用轉載機或挖掘機回填槽塌孔側孔洞。 2.2漏漿 因地層土石體較為松散,存在大量大石塊間架空現象,施工過程頻繁漏漿,漏漿速度極快,處理較頻繁。漏漿后采取立即回填粘土片石,灌入泥漿保持液面高度,并適當增加泥漿濃度。抓斗再次入槽時在槽底增加停留時間,上下輕微移動并對槽底進行按壓,將粘土擠入槽壁。對于更加嚴重的漏漿,采取回填粘土沉置措施,回填后使土體自密實。擱置一周后進行重新抓斗成槽。對于漏漿槽孔,抓斗施工應減緩速度,保證孔壁穩定性。對于穿孔造成漏漿的地下管道,先在漏漿部位投入石塊堵漏,回填部分粘土后觀察,而后進行周圍部位槽孔施工。 2.3碎石、漂石層施工 施工段局部為卵石回填層,深度17-23m,厚3-17m。沖擊鉆鉆孔時采用帶側刃的大刃腳一字形沖擊鉆頭,將孔壁振壓密實。地層中存在漂石部位在抓斗成槽過程施工難度較大,抓取困難,采用沖擊鉆抓斗輪流作業,沖擊鉆進行破碎后再采用抓斗將碎石抓出。 3.總結 防滲墻工程目前應用越發廣泛,而施工現場的布局在施工過程中尤為重要,做好場地規劃、選用適當的施工機械有利于提高工效,降低工程費用。施工過程中槽孔的恰當處理、泥漿的及時制備與控制、質量通病的預防與正確的處理方式,不僅節約大量人力物力,并可節約工期,提高工程的一次合格率
|